公司标志设计关注闻-走向国际舞台,中国设计师准备好了吗?

    【公司标志设计小编关注】早春时节的上海总是阴雨绵绵,上海时装周却仍旧如期而至。无数中国时尚品牌的LED广告牌在时装周场地和商圈中闪耀林立,无论你是否真的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这周发生的一切都些许透露着中国时尚产业的雄心。不少人在盼望这个城市能够超越东京和首尔,成为亚洲的下一个时尚之都。
中国时尚产业
    事实上,麦肯锡公司和BoF发布的2019年时尚报告中就已指出:今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时尚市场。这听起来并不那么出人意料,毕竟当今世上几乎一半数量的奢侈品都被中国消费者购得,海外时尚品牌越发依赖于这拥有层出不穷新兴中产阶级的市场,而中国的纺织制造业也在为这个国家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但一个颇为奇怪的悖论是,如果中国在服装消费、生产、出口上都能够有如此重量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仍然穿着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设计的服装?为什么我们很少在海外的时装百货店看到中国设计师的品牌?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BoFChinaPrize中国大奖的现场,这是在上海时装周期间的活动,也是首个专为中国设计新秀举办的国际性大赛。获胜者将收获10万美元现金大奖、来自BoF社群的支持,以及今年9月在伦敦时装周举办时装发布会的机会。当问起这个大奖举办的缘由时,BoF的创始人ImranAmed说:“我们要为中国的设计新秀提供一个平台,将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的时尚群体。这些中国设计师极具才华与天赋,我想帮助他们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设计师的国际化视野

    从兼顾商业可行性和设计的角度考察,有六组中国设计师进入了决赛圈。这些设计师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包括了常驻美国纽约的CAROLINEHU、比利时的SHUTINGQIU,将总部设在伦敦的XUZHI,来自上海的STAFFONLY、在上海和米兰均设有工作室的PRONOUNCE、以及入驻纽约和广州的PH5。用Imran的话说,他们都是“Onefootabroad,OnefootinChina(兼身海外与中国)”。

    这些新锐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尽数从海外那些最负盛名的时装设计学府毕业。甚至大都有着在著名西方设计师工作室工作过的经历。比如参赛设计师之一的陈序之,这位出生于中国绍兴的男孩,曾在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学习女装设计,毕业后先后加入了CraigGreen和J.W.Anderson的工作室。并在2014年成立个人品牌XuZhi。这位有着灵巧技术之手的设计师,以独特的纱线编织技法获得了业界和市场的肯定,接到了包括DoverStreetMarket和OpeningCeremony等买手店的订单,也获得过LVMH青年设计大奖的提名。时装顾问JulieGilhart描述他是“中国传统工艺加之西方影响的范例”。有着国际化时尚视野的陈序之拥抱他出生国度的文化,也欣赏国际化教育为他提供的一切。他说:“中央圣马丁让我变得更现代,同时,也更是我自己。”

    而本届BoFChinaPrize大奖的获得者胡颖琪,则同时拥有中央圣马丁本科以及Parsons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她通过交替层叠的薄纱裙、“浪漫主义”的DNA与精细多层次的手工细节,阐释出了自己那独特的美学。虽然刚毕业没多久,在2018年创立的同名品牌CAROLINEHU却迅速给时尚圈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展示的是我个人的第二个系列,所以的确是非常年轻的品牌。我家在深圳,但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纽约工作。我目前有一个计划,就是在国内再建立另一个工作室。”公布了大奖评审结果后,回到后台的颖琪,很坚定的告诉着我她的一些想法。

    就像Imran所说:“十年前我曾来到上海,渴望寻找有才华的新锐中国设计师,但那时收获寥寥,十年飞速转变的当下,我发现有创造力的中国设计师已经太多太多。”不难发现,曾离开家乡去往世界时尚之都求学的众多时装设计人才在不断涌现。这不是个体行为,而已经形成群体效应。

    像陈序之和Caroline一样的新一代中国设计师群体,从西方时尚行业获得了很多时尚经验。他们有着前瞻思维和更为先锋、全面的时尚观,也善于将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用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时尚重新相连。对于东西方文化和时尚产业的熟悉,使得他们有能力在国内外共同发展,开启多维度的时尚市场。

    消费口味在变化,中国时尚业在提升

    中国设计师中的翘楚UmaWang(王汁)是本届BoF大奖的评审之一,据她回忆,她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时,属于中国设计师的机会并不多。无论是业界还是媒体,都没有给他们很多支持,那时的一切“很安静”。但近些年,我们能欣喜的看到中国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中国时尚产业内对于设计师品牌的支持。

    中国的时尚消费者在探索自己的购买方式,不再只向外界眺望,而开始环顾四周。新一代的年轻群体渴望购买上一代消费者从未听说过的品牌,当这些时尚顾客不专注于购买“大牌”,转而喜欢能被视为更“独特”的服装时,这给中国设计师品牌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不仅中国消费者正在走向成熟,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规范化和价值链的攀升,越来越多平台正在以多样的方式支持本土设计新秀。比如像LABELHOOD这样的先锋设计师孵化平台、以及更多中国设计师品牌买手店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能够帮助设计师“吆喝”的人。

    当年轻设计师毕业时,中国时尚市场开始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销售渠道、媒体和消费者,这些在五到十年前中国设计师们所不敢想象的资源。愈加成熟的本土时尚生态系统开始协同工作,或许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设计师有了底气,去获得在更发达的国际时尚领域应给予的那份认同。

    当然,如若要探究新一代中国设计师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大的声音,设计师本人才最有发言权。NOWRE在BoFChinaPrize中国大奖的后台对设计师胡颖琪和陈序之进行了专访。与他们一起聊了聊面对西方时尚产业,中国设计师到底准备好了没有?都准备了些什么?

    胡颖琪

    个人品牌CAROLINEHU设计师

    为什么会报名参加BoFChinaPrize大奖?

    胡颖琪: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在纽约发布了CAROLINEHU的第一个系列。我明确知道运营个人品牌需要FinancialSupport,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投比赛”。我投了LVMH、投了BoF,都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支持,没有方方面面的支持,就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是不可能成功的。而LVMH大奖获得前20、甚至今天可以拿到BoF大奖,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刚从设计学院毕业不久但已经获得了很多关注,你觉得相比其他设计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胡颖琪:入围决赛的这些设计师都很厉害,我不敢说自己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我只是在坚持自己想做的东西。因为我的设计可能不是特别商业化,所以我也一直把坚持设计自己喜欢的风格当成一个挑战。我喜欢带有艺术性的设计,这也是我决意要做个人品牌的原因。既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那一定有我要坚持的东西。艺术性就是我要坚持的东西。

    会担心艺术化服饰缺乏实穿性的问题吗?

    胡颖琪:对我来说实穿性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界定的词。毕竟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大家根本不缺衣服穿,不是吗?我对于实穿性的定义有不一样的理解。当一件艺术化的衣服可以放在身体上面,那它就是实穿的。比如COMMEdesGARONS能够获得很多人的喜爱,即使它是非常抽象和艺术化的。我觉得受众的口味有越来越多元,我相信可以在人们拥有更丰富包容时尚取向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从海外服装设计高校毕业的经历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

    胡颖琪:我觉得那段时光很珍贵。不是说一定会在学校里学到多少东西,但是身处那个环境看到的东西能令人获益匪浅。在那样的环境里,能让人很快的抓住自己的风格,了解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也让你有自信可以坚持去做自己的风格,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中国设计师,面向更发达的西方时尚市场时要准备些什么?

    胡颖琪:因为我的品牌才刚刚起步,现阶段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要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不管面向西方还是东方,有时候不要太妥协。妥协了会产生的情况可能就是“这边也不沾边,那边也卖不好。”你也许看到过很多成功的设计师,他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不叫好。但是坚持超过了一定时间,大家就会慢慢知道并且欣赏你的设计语言。所以设计师的坚持就是一个品牌的精髓。

    另外我觉得没有一个设计师的路子可以重复,身为设计师,本质上就是在做创意的东西。处于摸索的阶段的时候,去参考其他设计师的路线,其实不一定会适合自己。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路线、属于自己的风格。不然设计师品牌的意义就没了。

    面对国际时尚舞台,你觉得现阶段的中国设计师准备好了吗?

    胡颖琪:我觉得准备好了。我看到了非常多完全可以国际上发出强大声音的中国设计师。比如今天一起参与比赛的设计师们,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设计特点和个人标识,也都坚信自己做的东西。这让大家有种能量,这种能量无论把它放在什么地方都是盖不住的。

    陈序之

    个人品牌XUZHI设计师

    你曾在一些著名的西方设计师的工作室工作过,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陈序之:首先相对于国内的服装公司,之前主要是以商业品牌居多的,都是规模比较大型的那种。很多年前中国都很少有独立的设计工作室。但是西方很多品牌可能就是只有一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的那种公司。像是J.W.Anderson,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一共就只有12个人。而在CraigGreen工作的时候人就更少了。但是他们在做的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大生意”,我觉得这种环境特别的有意思。这些工作室的模式,可以给我们这些独立设计师的创业带来了一个很直观的路作为参考。

    你觉得在商业可行性与设计两方面,哪个应该更为侧重?

    陈序之:这两者间一定是一个平衡的关系。作为设计师要知道你的客人需要什么、你在为谁做设计。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也需要去寻求受众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面向更发达的西方时尚市场,中国设计师要准备些什么?

    陈序之:我觉得其实无论是西方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无论在哪里,对所有设计师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包含设计师品牌所要具备的那些因素,比如品牌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设计,另一方面也要有很棒的运营。

    你认为中国设计师的身份认同是什么?我们跟西方设计师有什么区别?

    陈序之:有太多东西可以区分我们了,但是归根结底每个品牌都是独立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品牌,设计师个人的审美一定在所有东西之上,或者说一个品牌的定位要在所有东西之上。在这点上不一定要用国别去划分。

    你认为中国设计师这个群体准备好走向更广阔的国际时尚舞台了吗?

    陈序之:我觉得中国设计师肯定是准备好了。否则我们也不会获得来自国内外的市场、媒体、行业、客户,各个方面的支持。也包括像今天BoF所举办的这个大奖。中国的设计师作为一个群体,正处在一个很棒的、能够一起成长的阶段。在中国时尚行业中,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对我们进行的帮助。让我们这些设计师品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时尚产业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陈序之:我觉得与西方时尚产业有区别的地方是,西方的市场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从供应链到零售到媒体,都是很完整的环境和氛围。这个是中国时尚产业正在学习的。比如,可能这几年不断有越来越多的买手店、这几年在媒体上开始有了很多关于独立设计师的报道,我觉得中国的时尚行业有在学习西方的完整的模式。

    但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肯定还会有很多新的、和西方又不完全一样的、能够迎合本土市场需求的模式诞生。我们正在处于一个向前探索的过程之中吧。

    对中西时尚行业体系有着精深的研究的学者冷芸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前三代时装设计师:第一代中国时装设计师(20世纪80年代)受艺术驱动,关注他们的中国身份,但商业上不太成功;第二代(20世纪90年代)更务实和专业,开始享受商业成功;第三代(21世纪初)更现代和多元化,但倾向于“复制”西方设计技巧。

    无论你对于这样的评价是否赞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新一代中国设计师自身,以及他们所身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都已和前几代设计师大不相同。新一代中国设计师中的佼佼者不再执着于的身份认同,抛开了文化限制也在积极反抗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时尚是“模仿者”和“制造商”的刻板印象和结构限制。

    他们了解时装在商业可行性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共生关系,并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去拥抱时尚设计。他们年轻且具有可塑性,有着十足的个性和坚持,创意与原创性。是他们让我们相信一些事情正在发生改变,在未来,中国的时尚可以向世界诉说些自己的故事。了解更多设计新闻关注:设计企业logo公司

    来源:新华网

立正设计——品牌形象构建专家

设计咨询:

0755-2104 5776


【相关服务】:
VI设计公司 企业logo设计 企业VI设计 标志设计公司 公司VI设计 公司标志设计 企业标志设计 设计公司logo 设计企业VI 设计企业logo 深圳logo设计 深圳vi设计 品牌形象设计 品牌vi设计 logo设计公司 深圳logo设计公司
sss
-立正设计专注深圳logo设计_深圳VI设计_企业标志设计_企业vi设计_公司标志设计

微信分享此文章

X 欢迎拨打立正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0755-21045776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QQ咨询